KATOL LO •
白银时代
Katol的创作灵感来自荃湾丰硕的文化历史和传统。透过一场视觉之旅,作品阐述区内的一些风物故事。
由Katol设计的《白银时代》,是一条沿大涌道行人天桥佈置而成、充满艺术感的时光隧道,创作灵感来自荃湾丰硕的文化历史和传统。透过一场视觉之旅,作品阐述区内的一些风物故事。Katol将他独有的字体设计与街头艺术配搭在一起,微妙地将前卫的艺术风格与历史片段并置,奉上精彩的沉浸式体验。
关于创作人
Katol Lo
平面设计师
Katol Lo 是香港着名艺术家,以出色的平面设计而闻名,曾与全球逾百个品牌及艺术单位合作,也是数个本地文化创意单位的联合创始人。近年,他积极鑽研传统手绘招牌字体,结合本身在平面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,摸索出独特的个人风格,作品遍及本地的大小商店与餐厅。Katol特别喜爱香港传统文化,创作时会从中汲取灵感。
老围村
又称「老围」,是一条早于300多年前由张、黄、许、曾、邓五姓人聚居的客家村落,亦是荃湾拥有源远历史的见证。老围建村时多为背山面海的单层砖屋,一字排开,形成排屋,目的是防御海盗。村里的张氏家祠是老围如今唯一的祠堂,2010年列为三级历史建筑,曾经作为村里的「卜卜斋」和村校,现在是村内族人集会议事、祭祖及举行传统仪式的地点。
三栋屋
三栋屋是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客家围屋,于1981年列为法定古迹,1987 年重修成三栋屋博物馆;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2016年在这里成立。值得你去参观!
在Katol的手绘作品上所见「帽山舒凤彩,湾海献龙文」,正是三栋屋正门两侧的对联,内容描写昔日三栋屋背靠大帽山、前临海湾的景象。
此建筑得名「三栋屋」,是由于围屋内陈氏家祠共有三个「进」(一「进」即一个金字屋顶的空间),各个「进」的屋顶各有一条木,是谓「栋」, 加起来共有三「栋」,因此这里称为「三『栋』屋」。
在Katol的手绘作品上所见「帽山舒凤彩,湾海献龙文」,正是三栋屋正门两侧的对联,内容描写昔日三栋屋背靠大帽山、前临海湾的景象。
此建筑得名「三栋屋」,是由于围屋内陈氏家祠共有三个「进」(一「进」即一个金字屋顶的空间),各个「进」的屋顶各有一条木,是谓「栋」, 加起来共有三「栋」,因此这里称为「三『栋』屋」。
菠萝坝
荃湾曾经广植菠萝!在城门水塘建成之前,居于当地的张氏客家族群以种植水稻和菠萝(凤梨)维生,「菠萝坝」因此而命名。
菠萝坝是城门畔塘径的起点。围绕水塘的城门畔塘径景色优美,全长7.5公里,途经蝴蝶园、著名的「水畔千层」和视野开阔的「享逸台」,让远足人士饱览整个水塘的风景。
菠萝坝是城门畔塘径的起点。围绕水塘的城门畔塘径景色优美,全长7.5公里,途经蝴蝶园、著名的「水畔千层」和视野开阔的「享逸台」,让远足人士饱览整个水塘的风景。
蓝巴勒海峡
从荃湾的海滨长廊往大海眺望,便可欣赏到蓝巴勒海峡的怡人景致。蓝巴勒海峡——富诗意的名字,来自于1902年起在香港探测水深并进行三角测量的英国海军船舰蓝巴勒号 ( HMS Rambler )。
蓝巴勒海峡是著名的观赏日落地点,亦可看到壮丽的桥景。现时有七条大桥横跨海峡,包括汀九桥、青荃桥、青荔桥、长青桥、青衣大桥、葵青桥和昂船洲大桥。
蓝巴勒海峡是著名的观赏日落地点,亦可看到壮丽的桥景。现时有七条大桥横跨海峡,包括汀九桥、青荃桥、青荔桥、长青桥、青衣大桥、葵青桥和昂船洲大桥。
寺庙林立
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,许多佛道僧侣南迁香港,来到环境清幽的荃湾山上建寺,隐居潜修,使距离荃湾市区不远处的山上建有百余间寺庙,形成香港奇观! Katol透过手绘平面设计演绎了其中几座具代表性的寺庙,包括同时供奉儒、释、道三教的圆玄学院、以仿中国宫殿兴建的西方寺,以及参照中国名山古刹兴建的竹林禅院。
昔日纺织重镇
及至1960年代,荃湾由围绕客家村落而设的墟市中心,发展成新界区的大型工业城。于1961年,荃湾共建有205间工厂,占新界区工厂总数的七成,亦聘用了全港六成的棉纺业劳动人口。
南丰纱厂是其中一家公司,见证着香港辉煌的纺织业历史!南丰纱厂创办于1954年,曾为本港最大规模纱厂之一。 1980年代进入高峰期,增至六厂,雇用工人数目高达2,000至3,000!目前南丰纱厂已活化为集创新、文化及学习体验于一身的地标项目,深受文青欢迎!
南丰纱厂是其中一家公司,见证着香港辉煌的纺织业历史!南丰纱厂创办于1954年,曾为本港最大规模纱厂之一。 1980年代进入高峰期,增至六厂,雇用工人数目高达2,000至3,000!目前南丰纱厂已活化为集创新、文化及学习体验于一身的地标项目,深受文青欢迎!